1-2出局!1-0绝杀!疯狂一夜,C罗淘汰,那不勒斯险胜,米兰翻车
2025-10-31
转自:荔枝新闻
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已经成为了国内一项现象级的足球赛事。这项被亲切称呼为“苏超”的赛事将于11月1日开展的决赛,中签率低至1.2%,超过220万人想要在现场一睹最终战。然而,“苏超”的魅力,绝不只在于赛场上的激情对抗,更在于其扎根深厚、枝繁叶茂的足球青训体系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探寻,“苏超”赛场活力的根基所在。

“苏超”决赛的两支球队,南通队依托珂缔缘俱乐部“十四年磨一剑”的青训体系,泰州队则离不开曾经泰州远大俱乐部的青训成果“余茵”。我们进一步向前追溯,四强另外两座城市之一的南京曾经拥有过顶级联赛的球队,无锡本土的俱乐部吴钩则在今年实现了“冲甲”。
能在“苏超”取得好成绩,主要靠俱乐部的青训?答案并非如此简单:今年“苏超”的516名球员中,来自教育系统的球员占到53.3%,其中在籍在读学生球员达217名。“苏超”背后所依托的江苏坚实青训基础,根本在于“体教融合”。正如南通队副领队、珂缔缘俱乐部创始人李太镇最初提出的九字格言:“我刚开始办俱乐部时,就定了九个字:‘做好人、读好书、踢好球’。从生活管理方面,一定是按照做好人的规范来进行教育管理,孩子们上学要求非常严,必须要把所有的课程学好。”
有一组数据可以很好印证“体教融合”对江苏足球底蕴积累的贡献:目前,江苏全省共建成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376所、足球特色学校2785所,注册精英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人数约8000人。2024年共组织青少年比赛6.39万场,参赛球队2.67万支,参赛人员超过34万人次。
从校园足球做起的青训体系,才是“苏超”各城市代表队背后最核心的支撑。北京体育大学中国足球运动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白宇飞分析认为:“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,苏超最成功的机制在于体教融合,以及实现了与校园足球、草根足球的有效衔接。一方面,它能让大量参与青训的孩子找到身边的榜样,极大地激发孩子们对足球的热爱和向往;另一方面,苏超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园足球衔接机制,为有潜力的孩子提供了清晰的成长路径。”
当我们走进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,会发现这所培养出了武磊、蒋圣龙等50多名职业球员的校园,足球已经成为最鲜明的印记。学校六年级学生吉喆,心中装着大大的目标:“足球给我带来很多朋友,我梦想是把区长杯、市长杯、省长杯的冠军都拿下来。”
“苏超”的热潮,如同催化剂,让校园足球的参与度显著提升。鼓楼一中心小学足球总教练蒋宇龙观察到了积极的变化:“苏超让我们很多孩子明白对于足球来说,它是一个终身运动,不是到了小学U12退役。很多孩子都想,未来能不能参与到苏超比赛中。”
2025年“苏超”的火爆,与过去十数年江苏校园足球互为依托。白宇飞教授进一步分析,“苏超”经验范式带来的重要启迪在于:“以业余赛事为载体,也能够推动足球更好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里。它不仅有利于让更多青少年在运动过程中享受乐趣、增强体质、健全人格、锤炼意志,进而更好地发挥足球在促进他们身心健康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包括强化规则意识方面的育人功能;同时还有益于培养足球兴趣、挖掘足球人才,为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搭建可行的转换通道。”
“苏超”的战鼓声震耳欲聋,而滋养这热烈赛场的,正是遍布江苏各地的青训土壤。无论是在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南京、苏州,还是在南通、盐城……一个个孩子的足球梦,不仅是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长红的底气,也正照见中国足球的未来。这,就是“苏超”赛事魅力背后,最根本、最动人的力量源泉。
记者|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
沈杨 刘正则 王文欢
编辑|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
足球 苏超 青训 职业联赛